前幾篇文章提過 TeslaFi 把用電數據分為三種:
- 行駛 (Drive)
- 停車 (Idle)
- 休眠 (Sleep)
車上看到的用電量其實只有「行駛」的部分,若用它估算電費會有一些偏差,以本篇的結果來說會低估 10% (充電損耗也約 10%,不過通常大家都會算進去)。
也就是說,如果用車上電耗算出一度電 1 元,電費估算應該要修正成 1.1 元,加回 10% 的意思。
下面統計了這半年的各種用電佔比:
其中停車用電分為「靜置」和「空調」兩種,因為 TeslaFi 有單獨列出停車的空調用電,扣除空調的部分都歸類為靜置。
空調可以無限制爽爽開是電動車最好用最實用的功能,天熱時回車上不用再進烤箱的爽度 100 分,天冷時也能先暖好車室和安全座椅,還有疫情期間在車上用餐、小朋友在車上睡覺、或稍微保存食物,都非常好用。(對了,必須要有 APP 遠端控制空調的功能,關注 Tesla 久了可能覺得理所當然,但有些他廠電動車是沒有的...)
- 統計結果:行駛用電佔 91%,停車佔 8% (其中空調佔 5%),休眠佔 1%。( TeslaFi 只有每天的用電數據,並沒有現成的每月用電統計,這邊是自己把每天的數據輸入 Excel 做計算,得來不易啊)
「行駛用電佔比」和「打折率」一樣,跟每個人的用車習慣有關,每個月的變動也不小,例如 9 月剛交車跑了一趟台南,冷氣開比較多,佔了總用電的 13.5%,而 3 月比較沒有長時間停車開空調,空調佔比則創新低,只有 1.7%。
如果你的用車習慣比較常停車開空調或大量開哨兵,行駛用電佔比會減少,反之,如果年行駛里程是我的 2 倍,行駛用電佔比則會增加,不過並非每個人都能統計出這種數據,我的年行駛里程約 2 萬公里,差不多是平均值,可以先把本篇的「行駛用電佔全車耗電 91%」當作一般水準來參考。
打折率與行駛用電佔比的關聯性?
前一篇討論的「打折率」也是用電數據,那把「打折率」和「行駛用電佔比」放在一起會怎麼樣呢?如下表,可以看到兩者的趨勢並無關連,有高有低,因為前者跟開車的大小腳有關,後者則跟停車開空調的多寡有關。
這邊並不是要對里程斤斤計較,因為「實際可行駛里程」是很多人入手電動車前最常問的問題,身為一位數據控,當然要用數據來看看打 8 折、打 9 折的說法是否合理,至於某些因為一兩次實測里程不佳就說要打 6 折、打 5 折的誇大言論,就當作笑話吧。
如何評估真實的可用行駛里程?
看到這裡可能有人發現,一般談的「表顯里程打折率」和車上看到的用電量一樣,都少算了「非行駛用電」,而「表顯里程打折率」和「行駛用電佔比」相乘後 (總打折率) 才代表「可行駛里程」,難道真的要打折再打折嗎?對,也不對。
當你要計算電費時,可以直接無差別相乘,但探討「可行駛里程」時,因為需要在乎里程的只有長途,應該看當日里程較高時的總打折率,就好像油耗,我前一台車市區油耗約 10km/L,高速油耗約 18km/L,整體油耗 14.5km/L,計算油錢看的是 14.5km/L,開長途看的則是 18km/L。
下面從「當日行駛里程」來拆解一下數據,可以看到「總打折率」會隨當日里程增加而上升,長途的總打折率約 87%~91%,正如前面提過,年行駛里程高的話,行駛用電佔比會增加,這邊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結論:
- 行駛用電佔 91%,停車佔 8% (其中空調佔 5%),休眠佔 1%
- 前一篇的「表顯里程打折率 92%」只說了一半,考慮非行駛用電後,「總打折率」為 84%
- 探討「可行駛里程」應該要看長途,長途的總打折率約 89%
- 用車上數據估算電費,會低估 10%~20%
最後再次強調,如前一篇所說,開電動車的重點是行程規劃,需要自己計算的機會很少,大多是看車上導航的預估電量,再安排超充停靠即可,通常抵達超充的電量還有 30% 以上,不是里程不夠,而是適合休息的時間到了,另外有些因為"鋰電池用電建議"為 20%~80% 就覺得要打 6 折的粗暴言論,大可不必,實際上不會發生的,因為需要在乎里程的只有長途,而長途出門前會先充飽,這種想法只是庸人自擾罷了。
【延伸閱讀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